11月11日,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再度來襲。你買的商品是否已有在路上了呢?你女朋友是否心滿意足了呢?你的銀行卡余額是否還充足呢?雙十一是各個電商平臺一年中繁忙的一天,也是他們系統壓力大的一天。在高頻、高額、高密度的交易場景下,如何能為用戶提供穩定而流暢的購物流程,成為了各個電商一年中的工作重點。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雙十一狂歡節背后的強大技術。
毫無疑問,搜索引擎已經是互聯網上重要的應用之一,很難想象沒有了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互聯網會變成什么樣。站內商品搜索對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就如同搜索引擎對互聯網的關系。他們的共同之處:1. 海量的數據,億級別的商品量;2. 高并發查詢,日PV過億;3. 請求需要快速響應。這些共同點使商品搜索使用了與大搜索類似的技術架構,將系統分為:1. 爬蟲系統;2. 離線信息處理系統;3. 索引系統;4. 搜索服務系;5.反饋和排序系統。
雙十一迎來的不僅僅是電商大戰,還有物流之爭。物流系統作為物聯網的關鍵環節,不僅僅實現了人和物的連接,人和信息的連接,還實現了人和服務的連接。物聯網技術主要涵蓋射頻識別技術(RFID)、嵌入式技術、傳感器、無線傳輸、信息處理等。華清遠見教育科技集團(早的嵌入式培訓機構,www.embedu.org)總裁季久峰表示,近幾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嵌入式及物聯網技術應用也迅速升溫。舉例來說,商品在物流配送的入庫、出庫、清點、檢驗等業務過程中,基于嵌入式Linux的便攜式掃描設備得到廣泛應用。使用設備掃描,可以為每一件貨品提供單獨的識別身份,然后通過無線數據傳輸到網絡數據庫里,工作人員能夠隨時掌握各式各樣貨品的詳細信息,從而更好地管理庫存,了解產品運輸的每一個環節。
從2012年開始,阿里云就在雙十一中逐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強大的云計算和大數據處理能力,幫助商家應對雙十一帶來的大訂單量沖擊。基于阿里云搭建的聚石塔,是天貓、淘寶上幾乎所有的賣家都會用到的云工作平臺。經過數年的升級改造,支付寶的"云支付"架構今年完成封頂,新型的"云支付"技術將首次助力"雙十一"。"云支付"架構是從原來的IOE技術切換到云計算技術,除了可支撐十億筆以上的超大日支付處理能力。
從今年的雙11來看,京東技術對外公布了三大戰役:換底計劃(遷移至云)、多中心交易計劃、京東大腦計劃。前兩個還屬于技術架構的轉變,而后一個則是將數據變成價值的體現。顧名思義,大腦是復雜的信息處理中心,因為有太多的信息,太多的邏輯,太多的思維模式在其中了。京東大腦研究的不僅僅是人工智能范疇的內容,還包含與自身運營息息相關的數據范疇。簡單地說,京東大腦就是希望通過對用戶網購習慣等信息進行大數據挖掘與分析,然后反哺到自身的運營中。
雙十一購物的狂歡不僅僅讓我們體驗到電子商務勢不可擋,也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這一切的變化都得感謝背后科技力量的進步,人類智慧的不斷向前發展。電商的迅速發展讓整個的商業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個雙十一的促銷可能不算什么,但我們著眼于全年來看,六一八、雙十二、五一、十一、春節、端午等促銷季結合來說,優惠幾乎就成為了一個常態行為。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購物將更加智能化,我們將會成為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