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近750萬,比被稱為史上“難就業季”的2014年又增加了22萬人,在這樣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下,不少應屆生都表示無可奈何。對于大三大四的學生來說,畢業以后是該馬上找工作積累經驗,還是繼續深造以期望在學歷上提高競爭力,或者去參加培訓以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對于大部分的同學來說普遍面臨著這三種選擇。今天就一起來分析一下這糾結的選擇。
對于學霸,咱就不必多說了,不管具體能力怎樣(至少成績單上還說的過去),想要參加工作,各種OFFER還是很多的。應屆生考研(博),應該是很多學霸的選擇,嘗試在學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還有少數選擇自主創業,目前很多學校都開設了相關創業指導課程,還有很多政策和資金的扶持,畢業就創業已經不再是新聞。對于那些有具體項目,有團隊,有資金,有支持的創業同學來說,剩下的工作就是just do it!對于富二代,咱們還是直接略過吧。那么,對于普通的應屆生,不管學什么專業,不管是一本,二本,三本,還是專科,就要認真考慮上面提到的三種選擇了。
先說找工作。經濟增速放緩,用工需求減少,就業總量持續增加,勢必對應屆生就業形成多重壓力。多個調查顯示,90后擇業觀中排在前列的關鍵詞是興趣、自由、個人價值。愛玩,有個性成了大部分90后的標簽。當他們懷抱著美好的理想走上社會時,才發現原來現實真的很骨感。在這樣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下,不少應屆生都表示,人生的第一份職業很“將就”。
關于考研,有一部分人確實是源自自已的興趣或追求,想要擁有更高的學歷,想要學習更深的知識。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基于就業的壓力。據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數據估計,2015考研報考總人數為164.9萬,比2014年研考報名減少6.5萬人,多年來的考研熱開始降溫。面對同樣的僧多粥少的就業環境,與一個本科生相比,研究學位并沒有太大的優勢。其結果也是多方面造成的,學校教育紙上談兵,操作少,課程內容與市場需求脫軌,再加上很多學生自我定位不準,沒有一個良好的職業規劃等。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碩士生,自身的知識儲備,綜合能力素養才是企業所真正看重的。
再說說培訓。培訓行業一直很火,從中小學培訓,到語言培訓,再到職業技能培訓,由其是近兩年來互聯網教育逐漸火爆。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用戶。在互聯網+時代,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各種智能硬件的出現,諸如軟件工程師等高技術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多,“錢途”不可限量。而對于計算機或相關專業畢業的同學來說,企業要求他們入職以后快速上手,需要真功夫而不是空理論。所以,越來越多的大三、大四的同學選擇加入到應屆生培訓大軍中來,以提高實際開發能力。
2015年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張撿同學表示,在大三的時候對嵌入式開發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嵌入式技術又是智能硬件產品開發的核心,所以他堅信自己選擇了正確的方向。但不論是課本上的知識,還是實驗室的設備都已經非常陳舊了,所以他想要去校外參加嵌入式技術的培訓。在師哥的推薦下,他在華清遠見教育科技集團(成立于2004年,早專注于嵌入式培訓的機構,www.embedu.org)成都分中心進行了四個月的學習。他表示,這四個月的學習強度非常大,課程特別緊湊,四個月編的代碼比在學校一學期還要多。功夫不負有心人,還沒畢業時,他就已經收到多家公司的OFFER,薪水比其它同學也是高出一大截。
當很多應屆畢業生在面臨就業,考研還是培訓而焦慮憂愁的時候,其實也是反應了對自身的不自信。如何在學校期間找到自己的興趣,如何大限度的增長專業知識,如何通過各種途徑去提高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的未來做一個規劃才真正是每位在校生要去思考,為之付出努力的。歸根結底,打鐵還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