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jié)!華清遠見成都中心粽葉飄香
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將至,為了給華清遠見成都中心各位學員營造一種節(jié)日的氣氛,成都中心專門為中心的各位學員準備了節(jié)日的禮物。今天是臨假前一天,一大早趁著早餐的時間,我們帶著早已準備好的“端午三寶”(粽子,皮蛋,咸蛋),帶著中心全體老師的節(jié)日祝福,來到了同學們中間,將他們一一送到了各位學員的手里和心里,向大家表示了節(jié)日的問候,頓時反應敏捷的學員們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對老師們的祝福,并響起了答謝的掌聲和笑聲。簡單的問候,熟悉的食物此刻卻讓這些小伙、姑娘們的驚喜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中心教室里彌漫了節(jié)日的喜慶。
對各位成都中心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員來講,這個端午節(jié)是唯一的,也是一次別樣的節(jié)日,再一次感受著華清遠見集體的溫暖。在此,成都中心全體老師及工作人員預祝中心各位學員:端午節(jié)快樂!@
附端午節(jié)由來: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兩千多年來,端午節(jié)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jié)。
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據傳是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的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jié)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各地及鄰近的。
岳陽汨羅市屈子祠鎮(zhèn)屈子祠
秭歸縣是屈原的誕生地,也是端午節(jié)文化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很多地方只過一個端午節(jié),而秭歸卻有三個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為頭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為末端午。每到端午節(jié),秭歸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jié)”,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則在“潑水節(jié)”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除祖國大陸在端午節(jié)有賽龍舟的風俗外,清朝乾隆年間,臺灣也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都舉行龍舟競賽。而在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的風俗也十分盛行。
活動照片:
![]() |
![]() |
![]() |
![]() |
相關活動及新聞:
1、2011年嵌入式系統(tǒng)暨物聯網教育發(fā)展高峰論壇全面啟動
2、2011年暑期全國高校嵌入式系統(tǒng)師資培訓通知
3、2011年暑期全國高校物聯網專業(yè)師資培訓通知
4、華清遠見成都中心1105期開學典禮成功舉辦
5、華清遠見獨家采用自主研發(fā)的Cortex-A8教學實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