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時的感應用戶對屏幕的手指操作,安卓系統提供了onTouchEvent()方法來捕獲用戶操作的事件,其經常使用的有三類: ACTION_DOWN, ACTION_UP, ACTION_MOVE。
現在想要實現的效果是:當手機按住屏幕時,如果在指定的時間內沒有移動,那么識別為點擊圖標。如果手指按住屏幕就立馬移動,那么就識別為拖動圖標。
一般情況下,我們想實現什么樣的方法,只需要在對應的類下邊編寫算法即可。大概思路如下:在按下時記錄x,y坐標以及按下時間,當第一次移動的時候獲取移動的時間,如果大于指定的長按時間,那么識別為點擊,否則就是節點拖動。很容易,在模擬器里面實現了這個效果,但是當在真機里面運行時,卻無法實現這樣的效果。原因是模擬器點擊的時候能夠保證在不移動鼠標的情況下不觸發ACTION_MOVE,但是真機卻很敏感,幾乎在ACTION_DOWN后的幾毫秒之后就立馬不停的ACTION_MOVE了。所以,單單從手指按下的時間長短上區分點擊事件和滑動時間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在這里將要介紹另一種方法:通過按下后手指的位移大小來區分事件。
MotionEvent 類提供了記錄當前坐標的函數(getX(),getY())和當前事件產生的時間的函數(getEventTime())以及按下時間 (getDowntime())。MotionEvent同時也提供了當前的操作類型,按下(ACTION_DOWN)、 移動 (ACTION_MOVE)、彈起 (ACTION_UP)。有了這些參數,我們便可以輕易的實現想要的效果了。
當一開始點擊的時候,記錄下當前的位置坐標
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float x = 0;
float y = 0;
button = false;
if (event.getAction()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
x = event.getX();
y = event.getY();
for (moveNodeNum = 0; moveNodeNum < NUM; moveNodeNum++) {
if ((x < zNode[moveNodeNum].posX + TOUCHRADIUS)
&& (x > zNode[moveNodeNum].posX - TOUCHRADIUS)
&& (y < zNode[moveNodeNum].posY + TOUCHRADIUS)
&& (y > zNode[moveNodeNum].posY - TOUCHRADIUS)) {
tx = zNode[moveNodeNum].posX;
ty = zNode[moveNodeNum].posY;
當手指產生位移時候,判斷位移的大小
else if (event.getAction() == MotionEvent.ACTION_MOVE) {
x = event.getX();
y = event.getY();
if ((moveNodeNum >= 0) && (moveNodeNum < NUM)) {
if (moveNodeKind == 1) {
if ((Math.abs(x - tx) > 30) || (Math.abs(y - ty) > 30)) {
button = false;
如果小于30像素的時候,認為手指只是有輕微的移動,即識別為點擊,不識別為拖動,更改button 來實現效果的判斷。
if (button == true) {//為真時為點擊效果,為假時識別為拖動
只要在對應button的不同位置實現相應的代碼即可。